- 卓鑫烜;黄博謇;黄宏昆;童文灿;
为了提供物联网技术的学习环境,研究利用生成式AI和云原生技术栈搭建一个物联网技术社区。运用生成式AI技术,实现AI学习助手;采用云原生技术栈,搭建Kubernetes集群;使用wokwi-elements和阿里云物联网平台,分别实现物联网虚拟仿真实验和云端实验。服务端基于Spring Cloud Alibaba框架,确保可用性与稳定性;使用React与Vue前端框架分别构建用户端和管理端。社区有资源库、练习、物联网实验、社区交流圈子、AI学习助手、后台管理六大功能模块。经过测试,搭建的社区符合预期效果,能够提供一个全面的物联网技术学习环境。
2025年05期 v.43;No.206 12-17+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5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5 ] - 陈振毅;黄桂萍;李先龙;蔡小伟;严佳堡;
提出了基于麻雀搜索算法(sparrow search algorithm, SSA)优化的变论域模糊PID控制策略,利用SSA动态寻优模糊控制器的伸缩因子,实现论域的自适应缩放与精细化调节;结合模糊PID对比例、积分、微分参数的实时整定能力,设计了基于麻雀搜索算法优化的变论域模糊PID控制器,并借助MATLAB/Simulink构建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仿真模型。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基于麻雀搜索算法优化的变论域模糊PID控制策略,能够有效提升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让电机在负载变化时迅速调整转速,减少响应延迟,为电机控制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方向。
2025年05期 v.43;No.206 18-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1K] [网刊下载次数:1 ] |[下载次数:33 ] - 陈凡磊;林福;
根据工程设备上LUDV系统对恒功率变量泵的要求,极有必要优化泵体的构造。通过AMESim软件搭建泵体的仿真模型,用于调节泵体的部分结构参数,并分析各参数对泵体系统产生的动态特性影响;进而通过全局变量及批处理功能对各控制阀阀口大小进行实验分析,得到在不同阀口尺寸下泵体系统的响应情况,并给出合理的阀口设计尺寸。细化泵体仿真模型的搭建,对于泵体结构进一步的优化分析有重大意义,为后续LUDV系统的搭建与分析奠定了基础。
2025年05期 v.43;No.206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0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0 ] - 周建辉;
采用冷轧结合时效方式制备Cu-1.1Hf-0.1Si-0.1Ni(质量分数)合金带材,研究不同时效工艺参数对合金力学性能、导电性能以及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经过430℃时效180 min后,具有最佳的综合性能,其硬度为193.6 HV、屈服强度为497.2 MPa、抗拉强度为516.5 MPa、断后伸长率为15.1%、导电率为73.6%IACS。在430℃时效时,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合金在时效过程中的析出相转变顺序为过饱和固溶体→Hf_7Ni_(10)相→α-HfNi_3相→α-HfNi_3相+HfSiNi相,建立了不同时效温度下的析出动力学方程,合金的析出激活能为39.93 kJ/mol。
2025年05期 v.43;No.206 30-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1K] [网刊下载次数:2 ] |[下载次数:20 ] - 李汉青;杨生吉;林明义;王绪辉;黄永元;张星宇;刘芳;刘明松;许福美;
基于前人区域地球物理研究基础,结合区域地质构造、热流分布和地球物理异常特征,应用大地电磁测深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技术对漳州市汤头地区进行探测,分析研究区的重力、磁力、电性和速度结构,揭示了汤头干热岩勘探区的电性特征与控热构造的关系。结果表明,汤头地热区的电阻率剖面显示出复杂的构造特征,存在3条隐伏控热构造断裂,其中,F_3断层是发生时期最早的挤压破碎带,F_2断层形成时期最晚,且切割F_3断层和F_1断层。地壳至上地幔的低阻层在区域内主要沿F_1、F_3断裂构造展布,具有深部热源向浅层迁移的特性,而二者交汇带的显著低阻异常,指示了导水导热特性良好,为干热岩体的形成提供了主要热源,是深部钻探的优选孔位。
2025年05期 v.43;No.206 38-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3K] [网刊下载次数:2 ] |[下载次数:12 ] - 罗小烨;袁金斌;佘智敏;马熙伦;解瑶;
通过力学推导和有限元软件Midas Civil的数值模拟,定性分析地锚式独斜塔斜拉桥的刚构体系,探讨桥塔倾角、梁塔刚度等关键设计参数对结构静力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地锚式独斜塔斜拉桥的下部基础应采用斜桩设计,以增强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在设计中适当增加梁塔刚度比能够有效降低主梁竖向最大位移和塔顶纵向水平位移,增强桥梁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同时,主塔倾角的合理选择至关重要,较大的倾角有助于控制主梁和塔顶的变形,实现力学性能与美观性的平衡。较大的梁塔刚度比可减少塔根弯矩,提升塔梁连接处的安全性,但若刚度比过大和主塔倾角过小,会引起主梁端部负弯矩的显著增加,导致结构应力集中。增大梁塔刚度比可减少斜拉索和地锚索的索力,避免斜拉索的过载或卸载现象,从而提高桥梁的拉索经济性。合理优化梁塔刚度比与主塔倾角有助于实现桥梁设计中经济性与安全性的双重目标。
2025年05期 v.43;No.206 4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4K] [网刊下载次数:2 ] |[下载次数:14 ] - 赵平;耿良民;王占棋;
采用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合肥市某邻近隧道深基坑开挖工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施工过程中,隧道和地下连续墙的位移都小于预警值,隧道趋于安全。地下连续墙的位移、隧道位移和弯矩对开挖深度较敏感,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而变大。开挖完成时,地下连续墙在X方向的位移最大值为-6.1 mm。隧道在X和Z方向位移最大值分别为-4.51 mm和3.54 mm,隧道在XX方向正弯矩和负弯矩最大值分别为95.8 kN·m和-72.5 kN·m。隧道轴力对开挖不敏感,开挖完成时,最大拉力和压力值分别为87.4 kN和-709 kN。基坑开挖对隧道变形的影响具有空间效应,距离基坑中部越近,影响越大。研究结果对邻近基坑开挖条件下的地铁隧道的安全运维具有一定指导和借鉴意义。
2025年05期 v.43;No.206 54-60+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7K] [网刊下载次数:3 ] |[下载次数: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