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区研究

  • 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发展合作社的历史考察

    刘显利;刘泽洋;

    中央苏区合作社是中国共产党基于农村落后的生产力,结合中国传统民间互助形式和中国革命实际,对马克思主义合作理论进行了本土化改造的实践成果。中央苏区时期,鉴于经济建设和革命战争的实际需要,中国共产党坚持维护贫苦工农群众利益,发挥互助合作的优势与作用,改革农村生产关系,建立股份经营的合作社,不仅促进了中央苏区的经济发展,支援了革命战争,而且有效遏制了商人资本的剥削,成为“社会主义革命的有力杠杆”。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发展合作社的实践探索,为新时代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启示。

    2025年04期 v.43;No.205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9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0 ]
  • 困境与调适:苏区反帝大同盟组织探究

    吴强;

    现有研究在对苏区时期群众团体的评价上可谓截然不同,以何友良、庞振宇为代表的一派学者高度肯定其在苏区革命进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认为中共已将一部分社会权力和政府权力转移给他们,群众团体也在此过程中实现了与中共党政组织之间的权力分享,不仅能直接参与社会管理,而且还能对苏维埃政权的施政进行监督和建议;以王建华为代表的另一派学者则认为群众团体在苏区时期不仅远远没有起到前述何、庞两人所说的重要作用,较之中共预期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而且仅仅是中共在进行群众动员时的民主样式。综合来看,这两种说法都不尽准确。研究苏区反帝大同盟组织的困境与调适,可以发现:苏区时期群众团体与中共党政组织有着非常清晰的主次位阶关系,既不是参政监督,也非仅具“旗帜意义”,而是在中共中央统一部署之下的依令而行,但也正因为其在运转过程中确实存有某些困境,中共在借鉴传统经验的同时对其进行更为符合时代要求的调适就显得十分必要。

    2025年04期 v.43;No.205 9-1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9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5 ]
  • 中央苏区劳资关系调整的历史考察

    范连生;王勤;杨柳;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党和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中央苏区一方面鼓励和扶持私营工业,发展苏区经济,另一方面颁布相关法令措施,维护工人政治权利和改善工人经济待遇。在发展私营经济的过程中,中央苏区坚持人民根本利益至上的原则,不断完善劳动政策、修订劳动法令,在劳资双方之间寻求一个相对公平合理的平衡,以实现劳资两利。中央苏区劳资关系调整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对新时代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过程中建立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机制,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深刻的历史启示。

    2025年04期 v.43;No.205 1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7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74 ]

标准语·方言·文字

  • 现代汉语习语的虚拟位移现象研究

    周文芳;陶雨垚;

    现代汉语习语中常见虚拟位移表达形式,虚拟位移类型中的显现路径、共展路径、相对框架、前景路径都存在以习语为表征的虚拟位移表达,但其驱动因素各不相同。显现路径虚拟位移表达中的习语表征主要出于修辞动因,前景路径虚拟位移表达中的习语表征则主要出于汉语追求均衡、对称的审美观。虚拟位移表达还体现在个别口语习用语和社会流行语中,其驱动因素离不开高频使用下,社会文化背景的推动、网络环境的催化,以及交际双方对礼貌原则的遵守。有些虚拟位移构式还可以被表征为框架式习语,由于吸收不同的构式语境特点从而具备不同的语义特点和表达功能。

    2025年04期 v.43;No.205 22-26+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6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8 ]
  • 粤西电白客家话“紧”的多功能用法及其演化

    温晓文;陈芳;

    粤西电白客家话的“紧”的用法具有多功能性,除了作结果补语、体标记和副词,还可作动相补语(相当于“着/到”)、补语标记和可能补语(含假位可能补语)。通过和粤东、闽西以及赣南地区客家方言“紧”的用法比较,归纳出电白客家话“紧”用法的两种演化方式:一种是遵循自身的语义演变规律,一种则是复制“倒”的演变路径。“紧”用法的功能扩展是受到周边方言“倒”的影响,与其发生平行语法化的结果。这实际上是“紧”在“倒”的强势渗透下产生的语法变异现象,其背后的动因和内部的句法语义条件、外部的方言接触以及语用因素有关。

    2025年04期 v.43;No.205 2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3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6 ]
  • 陆河客家方言倒置双宾结构研究

    彭文龙;郭红;

    “倒置双宾结构”是现代汉语方言中存在的特殊双宾语序,是区别于普通话双宾结构间接宾语在前、直接宾语在后的特殊语序。陆河客家话中的倒置双宾结构存在区别于其他方言的语法特点,其中的动词只能用动词“分”,直接宾语形式简短,间接宾语限定于指人名词。“原生态”说适于解释倒置双宾结构的成因,即倒置双宾结构是方言中的原生句式,这是古汉语与格结构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025年04期 v.43;No.205 3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7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1 ]

文学·艺术·传媒

  • 论练建安《南行记》的散文化追求

    林冰;李诠林;

    练建安的长篇小说《南行记》属“红土地文学”。《南行记》以双线叙事展开:明线是以少女小花的儿童视角游历汀江的童趣见闻,暗线是其父辈歼敌建立地下红色交通线的革命行动,双线交织成惊心动魄的汀江红色故事。但值得注意的是,该小说在红色革命题材的框架下实现了散文化书写追求。《南行记》有意淡化情节冲突与典型人物塑造,聚焦于闽西山水、客家风俗民情的诗意描绘与客家独特氛围的营造,使得客家民间侠义与浩浩汀江之水交融,兼具阳刚美与阴柔美。语言上,作者自如地运用客家方言俚语,风格朴素、自然、清新,最终勾勒出一幅以革命叙事为显色、乡土抒情为底色的闽西客家风情画卷。

    2025年04期 v.43;No.205 4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6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6 ]
  • 基于“四圈共生”理论的闽南非遗舞蹈传承人守正与创新研究

    王莎莉;

    闽南非遗传统舞蹈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传承与创新关系到舞蹈技艺的延续,也关系到文化认同的重塑。基于“四圈共生”理论,对8位闽南非遗传统舞蹈传承人展开了深度访谈,从家族共生圈、族群共生圈、机械复制共生圈和互联网共生圈四个层面探讨传承人在不同社会结构中的生存环境,提出夯实家族根基、重塑族群认同、优化技术融合和网络传播,探索更加契合现代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守正创新的路径,确保闽南非遗传统舞蹈获得更好的发展。

    2025年04期 v.43;No.205 4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3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6 ]
  • 禅意美学视角下漳平水仙茶标识设计研究

    郑成瑶;叶晗;高博;

    漳平水仙茶是国家级地理标志产品。将禅意美学系统应用于非遗茶品牌视觉升级,系统提炼地域文化符号并重构其视觉表达,可为地域文化符号的现代诠释提供可操作路径,推动茶产业绿色健康发展,展现漳平水仙茶独特的文化气质。禅意美学中“简朴”“自然”等核心理念通过极简线条、留白构图与几何形态融入标识设计,形成“符号—理念—元素”的转化模型。该设计的应用适配茶叶包装、环保文创等场景,传递“禅茶一味”的哲学意境。

    2025年04期 v.43;No.205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8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8 ]

历史·社会

  •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中国侨务史研究述评

    史勤;吴奕霖;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学界兴起了以1949年以来党和国家处理各项涉侨事务的政策与工作为对象的新中国侨务史研究。已有研究从跨国史、跨领域和跨学科的路径出发,对侨务思想、中央的侨务政策与工作、地方的侨务工作展开考察,取得丰硕的成果。但是,这些研究成果存在疏于中央、地方和华侨华人三者间的互动,侨务思想研究碎片化,海外侨务史研究薄弱等缺憾。因此,今后需要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搜集国内外史料,展开兼具深度与广度的新中国侨务史研究。

    2025年04期 v.43;No.205 59-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8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1 ]
  • “历史性未来”:一种可能的后—后现代主义大历史观勘辨

    吴宇诚;王志华;

    人类正面临着历史性巨变,其重要肇源之一便是以人工智能、基因工程、太空技术等为代表的现代科技。“历史性未来”研究项目运用不同的学科方法,实证地去探索种种可能的未来样态,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关切,即思考如何破解当下科技巨变带给人类的巨大不确定性,并试图为拯救人类的共同命运和自由提供思维导图。从已有的学术成果看,“历史性未来”研究思路与其说是一种思辨历史哲学,不如说是一种大历史观。以现有的大历史观为参照,“历史性未来”研究项目孕育出一种新型的成熟的大历史观的可能性极大。

    2025年04期 v.43;No.205 67-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5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2 ]
  • 新时代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政治共识教育研究——基于L市统战工作的实践探索

    刘慰;

    新时代新的社会阶层在现代化建设、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秩序维护以及文化传承创新等领域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已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重点关注群体。政治共识教育作为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强化思想引领和凝聚政治共识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与时俱进和强化针对性是新时代新的社会阶层政治共识教育取得成效的前提,从教育主体、对象、内容及方法等方面梳理L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政治共识教育的现状、存在问题,由此提出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政治共识教育组织建设、创新政治共识培训方式等对策建议。

    2025年04期 v.43;No.205 74-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0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64 ]

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 壮大县域经济,加快福建老区苏区振兴发展

    蔡立雄;林益丽;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乃至全国革命老区在新的历史时期发展提出殷切期待:“加快老区苏区振兴发展”,也指明了发展路径:“壮大县域经济”。这一指示是指导福建老区苏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福建老区苏区篇章的行动指南。壮大老区苏区的县域经济,必须以习近平关于老区苏区振兴发展的科学理论为指导,准确把握福建老区苏区的县域经济发展特征,坚持改革先行理念,突出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坚持统筹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壮大县域产业群;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向新而行打造高质量县域产业链。

    2025年04期 v.43;No.205 8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4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8 ]
  • 闽西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中的心理建设问题

    郑先如;

    心理建设是闽西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龙岩经济社会发展在新时代的新要求。闽西革命老区在心理建设方面独具特色,既包括创新意识、先锋意识、项目意识、合作意识与变迁意识等五种意识内涵,也包括文化心理、观念心理、差异心理、人格心理与健康心理等五种心理外延。心理建设有专门的目标定位、主要任务与基本内容,各类人员可以依据实情选择适合的基本方法,通过各种社区单元实现心理和谐发展,保障心理建设的协调进行。

    2025年04期 v.43;No.205 9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7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0 ]

经济·管理

  • 第三方公允价值评估与企业信息质量提升

    孔敏;

    以2014—202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可靠性和相关性两个维度探究第三方公允价值评估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三方公允价值评估有助于提升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但对可靠性直接影响不显著。管理权集中度、企业规模在第三方评估与会计信息可靠性关系中起调节作用;第三方评估可通过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提升信息质量,且在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效果更突出。

    2025年04期 v.43;No.205 97-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8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0 ]
  • 儒家文化、绿色会计与预防性环保投资

    张淑英;陈娟;方婧婧;卢蝶;杨丽;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要实现真正的绿色发展,必须通过“内聚人心、外塑形象”的思想引导与制度创新,从根本上改变生产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将中国传统文化、绿色会计应用与企业环保投资战略决策融合于同一分析框架中,分析自律的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融合对企业环境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儒家文化与绿色会计互为补充、共同作用、协同激励企业主动开展预防环保投资;同时通过儒家文化积极成分的价值引导、外部监督、规范约束等影响绿色会计制定与执行,从而影响企业预防性环保投资决策。

    2025年04期 v.43;No.205 106-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6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1 ]

高校管理

  • 民办职业本科高校教师党支部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研究——以泉州职业技术大学人居环境学院为例

    张艺能;傅志雄;陈淼淼;来永宝;

    针对民办职业本科高校教师党支部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结合组织理论、激励相容理论和协同理论,以泉州职业技术大学人居环境学院教师党支部为例,围绕非公党建和职业教育特点,提出“一融双轨三驱六化”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探究解决思路。“一融”夯实人才培养基础,“双轨”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三驱六化”通过机制优化、资源整合和社会服务,具体落实项目化工作体系、模块化工作系统、立体化成长环境、多维化教育布局、专业化育人平台和全程化实践基地。这一创新模式有助于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师队伍水平,推动职业教育赋能地方乡村振兴,有效地促进教师党支部内涵建设。

    2025年04期 v.43;No.205 113-120+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9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5 ]
  • 高校图书馆新媒体“服务—育人”双螺旋模式的创新实践——以龙岩学院图书馆新媒体建设为例

    李莉婷;

    高校图书馆作为“服务育人”的重要场所,育人效果是评价服务质量的基本标准,由此,服务质量与育人质量就形成一个互相促进循环上升的双螺旋结构。剖析新媒体“服务—育人”双螺旋模式的影响因素发现,顶层设计、平台建设、内容建设、活动组织四个维度,均对高校图书馆新媒体“服务—育人”双螺旋模式有着正向影响,彼此协同演进、相互渗透,共同构建“服务—育人”生态体系。基于理论分析和龙岩学院图书馆新媒体“服务—育人”双螺旋模式的实践研究,提出高校图书馆应用新媒体提升服务与育人质量的策略。

    2025年04期 v.43;No.205 121-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0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3 ]